close

昨天回老家附近理髮店把長到讓自己抓狂的頭髮理了一下,剪的短短的有點像平頭.回頭到田寮河邊牽車時,習慣性的往巷子裡望望.

這巷子和我小時侯住的巷子剛好成一個丁字型,從小我就很喜歡這條巷子,它比我家巷子稍寬點但兩旁的房子比較矮,從巷口開始有三家相連的日式宅院,我稱它們為宅院,因為它們是有前院有後院的那種獨棟日式木造建築,中間那家是我小學同班同學家.小時侯放學我們常到那裡玩耍,他媽媽很親切和藹,我都叫她張媽媽,他們家的平面呈回字型,四週的圍牆圍起一個獨立空間,中間有一棟一層樓底部有架高的傳統日式木造建築,房子裡我沒進去過幾次也己經沒什麼印象,不過那個前院可有趣了.

進了大門就是一棵大樹,樹旁有根橫躺在院子裡好大好大的水管,水泥做的那種大水管,就很像是小叮噹卡通裡(現在小朋友叫它多來A夢),大雄和同學下課就會聚集玩耍的那空塊地,空地上也有幾根小孩子可以鑽進去的那種大水管.我們會在大水管爬上爬下,從這邊鑽進去從那頭鑽出來,偶爾在院子裡挖挖蚯蚓之類的小東西.這類的玩耍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意義,不過卻是我成長過程裡一個重要的回憶,再說小叮噹裡大雄和技安,阿福不也都在空地這樣玩耍著,還一玩就是廿幾年咧.

小學畢業後,由于大家都念不同的國中,不知不覺中這個宅院在我的活動範圍消失,念高中時我要通車到台北,這條巷子也不在我的交通動線上,然後大學我們搬家,不知道什麼時侯開始,這個日式宅院悄悄的從我的生活中消失甚至從記憶中糢糊掉了.

聽媽說她們搬到台北去了.那宅院聽說是公家資產,但卻也沒再有人進住. 

當我準備結婚,為了裝修自己的新家時,搜集了很多住屋裝潢的資訊,那時侯開始對所有木造家俱和木造房子產生難以抗拒的愛戀,有天我突然想回去看看那棟純日式木造宅院,那房子己經很久沒有人住了,有那種荒廢很久的樣子,大門也損毀,被用一些木版封住,沒能看到裡面.左邊那棟也一樣荒廢著.右邊那棟主人有整修過,但被一種毫無美感的水泥和鐵皮建材取代.掉.帶著失望回家,那晚我還做了個夢,夢中那個木造建築不見了,變成一個像是用很多很多玻璃搭建很像東海大學教堂的房子.房子裡透著晶亮.

昨天回去理頭髮,探頭望望那個巷子,天啊,宅院不見了,圍牆也不見了,一棟醜到不行再醜的八層公寓就很不搭調的杵在那裡,為了巷子寬度考量還往後退了兩步.天啊,毫無美感的台灣人就只能蓋出這樣的怪物.

以前一年總會去日本一兩次找朋友,朋友去上班時侯,我就自己一個人坐地鐵到處晃晃,總喜歡往住宅區裡走,喜歡看日本人精心打扮的小小的家正門.小時侯看小叮噹卡通,巷子裡總是空盪盪的什麼都沒有,沒有機車也沒有花盆,沒有任何雜物,和我們真實生活的巷子有那麼點不同,那時侯以為是作者為了畫圖方便簡略掉了,一直到壓了很多馬路才知道原來日本人的巷子就是這樣,巷子就是巷子,除了電線桿,和地上的白線外,不會有任不屬于巷子的東西.

有一次日本朋友來台灣,換我帶她到處晃,她問了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為什麼台灣所有房子都是公寓,怎麼都沒有像日本那種一棟一棟的平房?對耶,我們的房子只要翻新就是改建成大樓,就像張媽媽家一樣.不管是日式的還是閩式的房子,就這樣一間一間的不見,而且永遠不可能再變回來了.

我常在想一個問題,如果當年日本人沒有從台灣撤走,那現在的台灣會是個什麼樣的面貌?當然這無關所謂民族情感或是政治立場,只是個城市面貌的想像,我們的城市是不是和日本城市一樣,貫穿著城市的是地鐵而不是美式思維的公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會不會是地鐵和自行車而不是汽車和機車,我們的巷子是不是就會像小叮噹裡畫的一樣,巷子就是巷子,張媽媽家住的那條巷子,那幾棟純日式木造建築會不會就一直在那裡,即使改建也只會改造內部,不會變成八層樓的醜醜公寓,那院子裡的大水管是不是還在,是不是也會有幾個小朋友像我們小時侯那樣,在那裡爬上爬下?

想到這裡,突然覺得頭皮好癢,我想我最好趕快回家把留在頭皮上的髮屑沖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k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