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被有關報紙大學指考的新聞吸引,
報導說國文翻譯題李斯的諫逐客書很難,
有學生抱怨都兩千多年前的文章還拿出來考.

我記得高中時侯我也有念過這篇,
我的中文程度是不算太壞也不是很優的那種,
印像中那是一篇念過不用翻參考書就可以知道在講什麼事的文章,
看到這些報導,心裡在想,真有這麼難嗎?
我好奇的到網上goo一下這篇文章,
從頭到尾念了一遍,即使高中己經是近廿年前的事,
這篇文章現在我還是看的懂啊,
難不成現在的學生己經好命到不用念文言文了哦.

高中時侯,社團裡很多學長和同學,
都是小時侯家裡就要背唐詩古詞古書的,
寫的文章或是書法都給我一種強烈的"知識份子"印象,
這對我這種進高中前連一本小說都讀不完的人來說,
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以前一直不懂古時侯的人講話就講話,
為何要寫出哪種難懂的文章,
難道古人和古人平常都是這樣講話嗎?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最早時侯文章是"刻"在竹簡上,
不是用寫的,因為用刀子在竹簡上刻字很是花氣力,
所以才會盡量用最精簡的文字表答深刻的意思.
那天聽侯文詠的廣播也有提到這個,
比如說"用兩手指夾住東西扭轉"這句話,
因為力道不用就有"扭,捏,掐,擰"等字,
用一個字就可以很清楚表達要講的動作及力道,
這樣是可以省很多刻竹簡的力氣.

我們有文言文,就像洋人要念拉丁文一樣,
以前我也很好奇的問我的西班牙室友,
拉丁文是怎樣的一種語這,
為什麼歐洲學生都要學可是沒有一個國家在說拉丁文,
室友說拉丁文是一種己經死掉的語文,
它只能晝寫而沒有辦法用來當日常對話,
那時侯我真的很難理解什麼叫做"死掉的語言",
後來把他想成是我們的文言文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會想去找出這篇文章再念一次,,
也是因為這是我最喜愛的春秋戰國了,
很多喜歡的書和漫畫都是以這個時代為背景的,
大學時侯喜歡的是鄭問的東周英雄傳和刺客列傳,
當兵時侯因為有用不完的發呆時間用來看小說,
那時侯迷戀的是李約的歷史小說,
從秦史王大傳, 項羽到曹操,
透過當代作家的考證加想像,
可以隨著作者的文字沈浸在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與執著.

有一次過年,
我在OK便利店看到一本書的封面很美,
書是用膠模包著,也看不出是什麼書,
黑黑的封面用隸書寫著斗大的"尋秦記",
帶走它其實只為了那個美麗的封面和字體,
讀了前幾頁,從項少龍透過時光機進入戰國後,
我開始欲罷不能了,也到書店買了己經出版的幾集.
後來書開始在我們部隊裡流轉,
己經出版的幾集己經不能滿足大家的渴望,
接下來變成只要有人休假,
就會去租書店把最新一集帶回來,
那時侯無論站哨,莒光日,上業務單位或晚上熄灯後,這本書永不休息,
幾乎己經變成全連運動了,
在部隊裡即使是我們這種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大專兵的連隊,
大家搶著看書的情景也是很難見到.

現在的學生說這個諫逐客書都己經是兩千多年前的文章了幹麻還拿出來考,
我想我們的現實世界沒有項少龍,
只有透過讀古文才能直接知道兩千年前的古人是怎麼想的吧.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兩千年前的李斯講的這番話,秦王聽進去了,
兩千年後的世界也己經是平的了,
那近乎鎖國的小島政府,有人聽得進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k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